教育改变阶层的概率到底有多大?或许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
看点 社会向上发展,阶层固化似乎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父母们想要“向上流动”,给孩子好的教育资源必不可少,对于这一点,中产父母们选择了“出国留学”这一条路。那么,与中国相比,通过教育在美国改变阶层的作用是更大还是更小?下文作者生活在硅谷的俩娃妈,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的阶层和教育。当然,阶级固化并不是不努力的理由,教育改变的不是阶层,而是思想。
文 | 兰兰妈 编辑丨李臻
很多人问我,改变阶层的话,教育在美国的作用是更大还是更小?与中国相比,美国的阶层是不是更难突破?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在美国能更好地追梦么?对于这些问题,我想先来介绍下美国的阶层和教育。
- 1 -
阶层不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完全不同
在去美国之前,我看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社会阶层与隐含教案》。是一位教育研究者写的,名叫Jean Anyon。在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全程跟班考察了不同阶层的几个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教学情况,然后在1980年发表了这篇经典论文,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文中的观点今天来看依然不过时。
Anyon说,哪怕是在四、五年级这个阶段,不同阶层的学生事实上就已经在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不同阶层的工作做准备了。用中国老话来说就是“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Jean Anyon
概括来讲,底层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为了让他们以后能得到一个饭碗,所以重视规则、技术与服从。中层的孩子接受的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沟通与表达、社会交往与组织管理。精英阶层的教育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培养孩子的审美、决策、领导能力。
有个人用了一个比喻,我觉得更好理解了,这个人叫万维钢,是个旅美作家,他总结说:
“底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中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我在美国这些年接触到各个阶层的人,确实能感受到阶层之间的鸿沟:社会底层的人关注眼前的活计与下个月的账单,闲暇时用简单的娱乐打发时光。中层的人总是有种“让自己更优秀”的动力,工作和闲暇都喜欢做些能“提升自己”的事。上层的人往往气定神闲,关注的也是更大的图景。
阶层之间的区别,不只是钱与地位,更多的是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个人气质、世界格局上的天差地别。这是从小接受的教育跟生活圈子决定的。
- 2 -
阶层固化又如何?
概率小不是停止努力的理由
国内很多人在说“阶层上升通道关闭”,“寒门难出贵子”,“中国已经阶级固化”……也许是因为“幸存者偏差”,我对于这件事一直抱着相对乐观的态度。
我和机器人先生(我老公)的经历就是这样,我们都来自中国的普通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美国名校。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奋斗史”,我是在孕期完成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学业的,怀孕九个月的时候我还要挤进狭小的课桌里考试,忍着各种不适。
这个确实比较辛苦,也是大部分人不想经历的,但是我觉得这点苦跟后来的收获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名校背景的确给我一些光环,可以跟更优秀的人为伍,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阶层固化,也许美国比中国更明显。而且作为华人,在美国还存在“天花板”效应。华人在美国做到一定程度很难再往上爬,这个与文化、语言、历史等原因都有关。
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来说,确实能够感到祖国强大之后给我们带来的底气。
我和机器人先生在美国有着各式各样的朋友,其中不乏许多精英阶层。他们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所在国际舞台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业。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曾多次到过中国,并且美国精英阶层的孩子也越来越鼓励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因为他们知道,未来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和来自中国的优秀的孩子一起在国际舞台上竞争。
而我和机器人先生对自己的认知至始自终都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我们认可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所以我接受这个现实,但不被现实限制住。我依然很努力,很拼搏。因为我相信,低概率从来都不是不努力的理由。
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我很喜欢这个说法,但是很多人还没开始做事,就先把成功的可能性排除掉了。概率小怎么了?概率小就不去争取了?就直接认命了?
就算只有1%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去争取成为这1%呢?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前几年,国内一个亲戚的女儿要考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就找我咨询一些事情。最后她有些担心地说:不知道花这么多精力值不值得啊,我看网上说这个证书的通过率很低的。好多人都只能当“分母”。
“分母?什么意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比喻。
她说,“好多人去考但是根本不可能通过,所以到头来只是充当了通过率的分母而已。”
这个解释把我都逗乐了,我鼓励她说,“这些分母里,有好多人是报名之后就不再准备的,有些是复习到一半放弃的,有些是最后不去考试的,还有考场上发挥失常的。放弃的人比坚持到底的人多好几倍。所以只要你做到认真备考、不放弃,你的胜率就远在很多人之上了。”
后来,我收到了她的好消息,她说果然在备考的过程中不断听到身边有放弃的人,当时她就鼓励自己,多坚持一天就会胜过几个人。
所以,概率很小,但她让自己成为了其中之一。
我想说的是,任何社会都存在阶层,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中国高考的确相对公平,可以改变不少农村孩子的命运,这个无可厚非。美国也有许多通过努力跻身精英阶层的中产、甚至底层的人。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能够挣脱时代对他们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
- 3 -
阶层提升,是为了更大的梦想
美国著名的黑人主持人奥普拉是我很敬佩的一个女人,我觉得她是美国梦的励志典型。 前年,我读了她的自传《我坚信》,这本书现在还在书柜里,我不时会翻看。
奥普拉是私生子,一出生父母就分开了,母亲把她扔给外祖母照顾。9岁的时候被堂兄强奸,之后奥普拉就和街上的混混们酗酒吸毒,跟男孩子厮混。后来母亲把她送到父亲那里,生活才开始有了转折。
奥普拉住进父亲家后,继母命令她每周背诵20个单词,父亲给她制定了教育大纲,还要读很多书,每周写读书报告。积累了大量知识的她,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从1万人中脱颖而出,赢得了1000美元的奖学金。
读高中时,奥普拉成为了电台的女主播,她的节目很快成为当地收听率最高的节目。后来她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长期占据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头把交椅。
从酗酒、吸毒、未婚先孕的问题少女,到世界上最有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媒体大亨、亿万富翁,奥普拉凭借努力和才华改变了出身与阶层,成为了命运的主宰者。
阶级固化并不是不努力的理由。而且,那些通过自己努力进入了更高阶层的人,所追求的也一定不止社会身份、生活条件这么简单。
奥普拉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亿万富翁后热心公益,她希望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1991年,她提议了“全国儿童保护法”,两年后,美国总统签署了这项法案,之后有人称这部法案为“奥普拉法案”。
▲奥普拉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
所以,阶层提升不容易,如果没有更大的梦想支撑,人们很容易就会向现实妥协。而那些拼尽了全力的人,你会看到,支撑他的不是对财富和地位的向往,而是更大的信念和愿景,改变社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有一次朋友聚会,聊天的间隙我打了几个哈欠。朋友问我是不是没休息好,我就说了那阵子在忙的事。她说:兰兰,我们都知道你拼,现在家庭幸福、孩子乖巧、新书也出了,要不要歇歇啊。
我想了想,我这么拼还真不是被形势所逼,也不是为了换取什么。工作我喜欢,照顾孩子给我成就感,公号更是热衷的事情,放掉哪个我都不甘心。趁着脑力和体力都能跟上,还能拼的年龄当然不要松懈了。
勤奋的父母不会有懒散的孩子。我和老公的拼,能言传身教影响他们,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这对孩子是比说教更有用的。
- 4 -
生活分阶层 生命无贵贱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一年圣诞节,我带大儿子凯凯去商场买东西,出来的时候儿子凯凯看到了街边坐着的流浪汉。这个人头发和胡子都乱蓬蓬的,蜷缩在一个避风的墙角,面前放着一个铁盒,里面有几个硬币与零钱。儿子怔怔地看着他,我觉得有些不礼貌,就握着他的手想带他快步走过。
这时,凯凯抬起头问我:妈妈,为什么这个叔叔这么可怜?
我还在想怎么回答,儿子自言自语到:“我想……他一定有自己的故事吧。” 然后他转过头来问我,“我可以把我的食物分享给他吗?” 我点点头,从纸袋里掏出一盒巧克力棒饼干递给他,儿子慢慢走过去放在了流浪汉的纸盒旁边。流浪汉喃喃地说:“谢谢,谢谢……圣诞快乐。God Bless You!(神会保佑你的!)”
回家的路上,凯凯和我在车里嬉笑闲聊,仿佛已经忘了刚才的事,但是我心里却异常温暖。我好感恩这我的孩子长成了善良温柔的样子。作为父母,我希望孩子能有上进心和勇气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希望他们对人类命运的无常与无奈保留一份理解和善意。
好的教育改变阶层,更好的教育让人超越阶层,看到比优秀、财富、受人尊敬更重要的东西。
阶层已是事实,能够不断向前,做出改变,成为榜样和英雄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接收生活的设定也未必不是一种活法。毕竟,作为父母这么拼搏,到头来无非是想给孩子多一些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他们有他们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永远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也许社会现实需要孩子像一个工具一样去竞争、去奋斗。但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是何其珍贵。培养孩子的审美、自我感,独立而有尊严。
生活分阶层,生命无贵贱,不管处于哪个阶层,我都祝愿天下的孩子们能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真实善良的人!
注:文章转载自“美式学习零距离”(ID:meishixuexi)
相关阅读
美国奥数队总教练罗博深教授
带你上整整一学期数学课
《小学数学思维拓展课》
12周同步学习
在线小班教室
每周1次、每次1.5个小时
罗教授亲选助教团队
数十道精心挑选设计的题目与练习
离开班还有10天
特别增加最后30个名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41tsajbv&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购买